乙型肝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有可能逐步进展为肝硬化。这一转变过程往往悄无声息,但并非无迹可循。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并及时应对这一问题,我们特别邀请了肝病领域的权威专家程进明医生,为我们详细解读乙肝转肝硬化后可能出现的征兆表现。
程进明医生指出,乏力是肝硬化早期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感到持续性的身体疲倦、精神不振,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这种乏力感源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的代谢紊乱和能量供应不足,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
食欲减退与消化不良也是重要的提示。随着肝硬化的发展,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还可能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黄疸的出现则意味着病情已经较为严重。当肝细胞大量坏死时,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出体外,会在皮肤、巩膜等部位沉积形成黄色染色现象。此时,患者的尿液颜色也会加深,呈浓茶色或豆油样改变。黄疸的出现表明肝脏损伤已达到一定程度,需要立即就医治疗。
出血倾向也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以及脾功能亢进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容易出现牙龈出血、鼻衄、皮肤瘀斑等情况。这些出血症状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腹部膨隆则是肝硬化晚期的典型体征。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腹腔内液体潴留形成腹水,患者的腹部会逐渐增大如蛙腹状。同时,还可能伴有双下肢水肿的现象。腹水的形成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预示着病情已经进入失代偿期。
除了上述典型症状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蜘蛛痣、肝掌等特异性体征。蜘蛛痣是一种形似蜘蛛的小动脉扩张形成的红色斑点,常见于面部、颈部及上胸部;而肝掌则表现为手掌大小鱼际处皮肤发红(称为朱砂掌)。这些体征的出现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也是肝脏功能减退的表现之一。
程进明医生强调,一旦出现上述任何一项或多项症状,都应高度警惕并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检查。通过肝功能检测、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必要的病理活检等手段,可以明确诊断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延缓肝硬化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
乙肝转肝硬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其征兆表现却不容忽视。只有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变化,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和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守护肝脏健康。